001

 

導演:凱薩琳畢格羅(執導作品:藍天使、驚爆點、21世紀的前一天、魔鬼遊戲、哈里遜福特K19…)
編劇:Mark Boal
配樂:Marco Beltrami、Buck Sanders
演員:傑瑞米雷納、安東尼麥凱、布萊恩傑瑞提、蓋皮爾斯、雷夫范恩斯…..
出品:First Light Production
發行商:甲上娛樂
上映日期:2010/03/12

 

 

預告片



 

*** 劇透評析,斟酌閱讀 *** 

詹姆斯(傑瑞米雷納飾)詹姆斯是新接管一個除爆小組,經驗老到的中士,與一群訓練精良的隊友,被派遺到伊拉克執行任務,做為部隊的先鋒,他們必須在槍林彈雨的戰場上,搶先部隊拆除路上隱藏的炸彈。但是詹姆斯的任意所作所為讓兩個隊員陷入了巴格達死亡的都市叢林之戰。當他們兩個想要控制詹姆斯威力強大的破壞行為時,這座城市卻陷入危機四伏的炸彈風暴之中,而詹姆斯卻也發現自己的行為,將改變每一個人的命運。面對一草一木都可能是偽裝的活動炸彈的險峻情勢,他們要如何安然的全身而退?

 

說真的,要不是因為這部作品拿下各大影展的最佳影片,可能就完全不會去注意到且想去看他了,也因為得了獎,而導演的前作基本上都還不至於不喜歡,所以報著看熱鬧的心態,早各大影展公布提名名單時就已經將此片列入必看片單之中,而本以為會直接發行DVD的片子,也因得獎後確定會上戲院放映,也才有緣能夠在戲院觀看此片。又因得知大國賓大廳是在演關鍵指令,最佳音效的片子沒在全台最佳音效的戲院上映時,其實對於選其他普通的觀影廳變成是一大難題,因為其他戲院的音效真的沒有一家有達到標準的(都只是尚可)。於是同學一直拉我去美麗華觀賞,主要是因為那邊的一般廳都還算大廳(當然還是沒國賓大),音效也算OK,只是因為上次來此觀賞阿凡達IMAX版時對這邊的音效非常的感冒,以至於遲遲無法下定決心,又看在因為之前辦了一張爆爆卡友送一張免費的電影票,所以就當作是試看券囉,在星期三的晚上,騎車到捷運站搭車到美麗華,換了晚上九點多的場次,開始等待觀賞本屆奧斯卡話題電影囉。

 

因上次來觀賞IMAX時就被他的超大影廳震撼到了(雖然音效奇慘無比),所以想說它的一般廳應該不至於太小才是,所以在進去觀影前夕的心情,真的是既期待又怕受傷害。到了開放進場時進到了觀影廳,因為挑高,所已使得整個銀幕能夠從天花板向下到約第四排的位子(應該有兩層半的高度),看起來還算蠻大的,實際範圍應該就像是環球國賓跟喜滿客的大廳差不多大小,座位坐起來還算寬敞,膝蓋不至於會碰到前方的椅背,對腳長的人是一大福音;又因為我坐的位子有點前面,基本上都沒什麼坐,所以真的就像是坐到大位一般,愛怎麼坐就怎麼坐囉。畫面不用說了,畢竟是膠卷播映,基本上畫質不會太好,而可能是導演想營造用小手持式攝影設備拍出類似紀錄片的關係,所以顆粒算蠻大的,又因為是手持式攝影機,基本上晃動嚴重,真的如果要去戲院觀看,能不坐前面就不要坐太前面,因為很容易就會頭暈了(這種風格真的喜歡的人就很喜歡,因為有臨場感)。

 

再來說說我最擔心的音效部分,其實喜歡到大國賓去看電影,基本上那邊在播預告片時都能有絕佳的音效表現,所以每次跟沒到過大國賓的人推薦時,我都會說"到大國賓看預告就已經值回票價了",而在美麗華的一般廳,總覺得它的低音定位怪怪的,雖然很重(是重到整個戲院都在震),但是不舒服,羅賓漢的預告還好,到了珍愛人生時,因為配樂幾乎全部都是重低音,我坐的那個位子已經被震得壓迫感很重(不知道坐後面的是否有相同的症狀),不太舒服,而且總覺得它連環繞音效都有低音,因為我還沒專業到是否能分辨這樣正不正確,但總是怪怪的。可喜可賀的就是至少是有後環繞出現,也才能讓片中戰場橋段的聲音發揮出來,這是在IMAX廳沒聽到的,也難怪在各大討論區都有說美麗華的一般廳音效比較好囉。

 

講完影廳,還是來講正事。片子運用了許多第一人稱的視角來取鏡,又因為快速剪接,使得很多鏡頭都不到三秒鐘,導致看起來有一種不安的感覺,讓觀者能夠感受到身在戰地的緊繃心情,隨時要注意四周變化,因為主題是拆彈,所以"時間"也是一個重點,幾段拆彈過程的節奏掌握得很好,讓觀者可以很容易就陷進當事人緊張的心情,片中有一段主角三人到沙漠中遇到同為在當地的民兵,但突然發生的槍戰,讓大家措手不及,使用狙擊槍的那段,更是讓人覺得漫長,因為畢竟在許多不確定的情形下,動與不動,都是決定自己是生是死的命運將如何。導演也用了許多意象的東西來表達,像是子彈以慢速掉落,就像是象徵時間過了很長很久,又有點像是在描述生命的結束,還有空的購物籃等,還蠻有趣的囉。配樂的部分其實在本片佔的並不多,因為感覺導演不太想弄得太過悲壯,沉重的音樂,很能讓人心揪,還算不錯,也難怪能夠入圍最佳原創配樂囉,可惜台灣沒發行原聲帶,要不然就可以買來聽聽,只是可能會覺得太沉重,導致沒聽幾次就放在一邊了^^|||

 

基本上全片有別於之前的幾部戰爭片,像是搶救雷恩大兵、黑鷹計畫等,畢竟主要訴求不是在打仗的過程,其實描繪同在戰場上的兄弟情誼,及冒死拆彈,隨時都要擔心是否能夠活著離開,及參戰對這些戰地弟兄的心情影響,都有深刻的描繪,只是或許因步調有時還算緩慢,使得很多網路上看完之後討論反應都不太優,但對於愛看沉悶電影的我倒是看的心情振奮。片子主要就是從描繪拆彈三人組的到戰地生涯,每天都在過著屬饅頭的日子,其實在台灣有當過兵的大概都可以了解數饅頭的日子是還蠻難熬的,我當兵時是在金門,真要回家一次都是幾個月後的事,我們又是在彈藥庫,所以能看到彈藥的機率是很高的,只是並沒有像主角那樣每天要在提心吊膽的心情下度過,生死一線間,真的說得不錯,只要做錯一步是沒辦法重來的。

 

有別於兩位怕得要死的同袍,飾演主角詹姆斯的傑瑞米雷納的個性就是那種不怕死、尋求刺激,非常享受拆彈過程的一位老手,其實在看片過程都在為他蠻不在乎的心態擔心,因為以前看電影中拆彈過程都是很小心的,沒想到他都是動作很大,大到都很擔心他下一步就被炸死了,只是也或許是因為他已經很了解各種炸彈不同的敏感程度,畢竟能拆八百多顆炸彈並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另類的學有專精唄。但是也因為如此,使得他完全無法過正常人的生活,就像他回到家後去超市購物,他老婆的購物籃中塞得滿滿都是東西,而他逛了一圈,僅只拿了一包挑了很久的麥片,少了拆彈的生活,就像失去重心似的,也難怪他在睡覺時也要帶著拆彈頭盔,因為那是他唯一覺得安全、能撫平心情的方式,雖然他也希望可以跟正常人一樣生活,但是就是沒辦法,最後還是選擇再次踏上戰場。

 

片頭引用《紐約時報》記者克里斯海格斯的一段話:「戰鬥的衝擊是一種癮,強效而致命!因為戰爭就是種毒品」,而在美國是以募兵制的方式在招兵,跟台灣不同,所有軍人都是自願去當兵的,但是常看到許多人從軍後被分派到前線去參戰,見識到戰爭的殘酷,回來後難免不會在心中產生陰影,但在看過許多戰爭電影或是各類報導後還是一堆人願意去參戰,真的不知道大家抱持的心態是什麼,可能就跟那位記者說的一樣,不管是急速還是慢速的,明知道越危險的事情,越是有人要去碰,人在生活中不常也碰到類似事件,都喜歡往火坑裡跳,為何會如此?為何要如此打殺?最後既得利益的不都是坐在上位納涼的那些高官,誰會記得這些小兵?為了權利不知犧牲了多少人,其實就跟近期上映的另一部片"關鍵指令"有相同的論調,雖然類型不同,但意義相同,同樣訴求反戰,畢竟戰爭總是壞事,何時才能阻止這些殺戮?何時才能讓世界真正和平?這是值得大家深思的嚴肅議題。

 

看過畢格羅的幾部電影,像是驚爆點、K-19,真的很難想像是出自女導演之手,畢竟劇情、電影節奏都掌握得很好,雖然這部片並不像之前出色的幾部戰爭電影,但她拍出了另一種樣貌,或許不見得人人喜歡,但仍有它可看之處,所以如果有因今年奪下最佳影片勾起觀賞此片慾望的人,是可以去瞧瞧囉,提供給各位參考。

 

 

故事概要轉貼自開眼電影網
圖片擷取自官方網站
預告片轉貼自youtube網站

arrow
arrow

    陳基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